新進教師訪談:李政昇助理教授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2-21

李政昇

生科院新進教師訪談第一彈——李政昇助理教授專訪

染色體上不同基因片段在細胞核內的分佈狀態,對於 DNA 重組(DNA recombination)的情形會產生哪一些影響?李政昇助理教授從進入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班以來,就對 DNA 修補機制充滿好奇心。於 2019 年回到大學母校清大生科系任教的他,目前也正帶領實驗團隊朝向解碼 DNA 修補機制奧妙的路途前行。

解碼基因片段分佈與 DNA 重組關聯:研究主題介紹

要了解李政昇老師的研究主題,首先就要從 DNA 修補機制開始說起。在生物體的細胞內,存在著蘊含遺傳訊息的 DNA。這一些 DNA 在受到外界物化刺激、或特定身體內部機制的影響下,有可能發生斷裂的情形。

為了避免斷裂的 DNA 引發後續生理機制上的異常,此時生物體細胞內就會展開一連串 DNA 修補機制,試圖讓原先斷裂的 DNA 回復原先完整的樣貌。可惜的是,這一些 DNA 修補機制並不保證會讓所有斷裂的 DNA 百分之百恢復原狀。比方說,為腫瘤主要肇因的染色體異位(chromosome translocation)情形,指的即是非同源染色體片段相互錯接的情況。

回頭來看體內負責儲藏所有 DNA 的地點——細胞核。當人體總長逾兩米的 23 對染色體,塞入直徑僅約 11 微米的細胞核中時,每一條染色體,其實都有其較傾向分佈的區域,那一些區域被稱為 chromosome territoryChromosome territory 會對於細胞核中斷裂 DNA 片段的修補情形產生影響,而李政昇老師的實驗室主題即探討 chromosome territory DNA 重組間的關係。

投入基礎研究鑽研灰色地帶    從大學裡養成思考能力

李政昇老師對於 DNA 修復的好奇心從選擇博士班實驗室時便開始展現,也因此,他進入以該領域為專業的 James E. Haber 教授實驗室,並且以 « Studying DNA repair from a perspective of chromosome territory » 為題完成博士論文。「在研究中,我想要把一個問題做到最透徹、了解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相較於時下最具話題性的人工智能、數據科學,DNA 修復機制等基礎研究主題,似乎較難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也不易讓大眾直接感受其價值。然而,李政昇老師相信基礎研究的魅力之處便是在於其填補了人們所未知的灰色地帶,讓知識內涵更加完整。

李政昇老師如今對於生科領域強烈的好奇心,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在高中時的生物成績,其實是所有學科當中表現最為不突出的。「當初高三在填志願時沒有想那麼多,後來才發現自己其實下了個重大的決定。」進入清大生科就讀之後,生科系紮實的課程基礎,加上當時班上普遍對於生物研究充滿熱忱的學習風氣,讓李政昇老師逐步在生命科學向下紮根,最終持續深耕於相關領域。

「大學教育主要帶給你的是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統整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學會如何獨立思考、不盲從其他人的想法。」比起書本上的知識,李政昇老師相信在清大生科度過的大學生活,帶來更多的是思考能力與方式的培養。回憶當初在清大同窗四年的五十名同學,有的如李政昇老師一樣出國深造、攻讀生物博士學位;有的卻在畢業之後報考公務員、轉戰教職。離開生科院後,並非所有同學都選擇直接運用大學所學,在生物領域持續鑽研;然而,大學期間所培養的能力,卻伴隨著每一位同學,協助他們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

考量興趣之餘     不忘現實因素:給高中生的選系建議

今年初 COVID-19 疫情爆發,許多生物與公共衛生相關學系學測報名人數再創新高,甚至在某些學校一躍成為所謂「熱門科系」。然而,比起突發的疫情,李政昇老師更提醒高中生應該審慎考量自身興趣、了解自己是否真正合適從事研究,再回過頭考慮應當進入哪一類科系。

而更甚於了解自身興趣,李政昇老師同樣強調選擇科系時的現實面成分。「要先想之後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也要思考對什麼有興趣、對做什麼事情有熱情,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李政昇老師表示,若對於職涯方向仍未有定見,不妨實際找一個在該領域的工作者、詢問其工作的實際職務、生活型態、薪資等等,全盤了解職涯中的現實因素,讓自己對未來生活有合乎現實的想像,如此才能讓自己更知道自己所合適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