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專訪:林郁婷助理教授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2-21

林郁婷

由心理學到神經科學,打開生命科學之路

林郁婷老師對醫學及生物領域非常有興趣,大學就讀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並在大一時就開始探索自己未來的方向,由於學校課程內容比較偏向基礎科學,因此這期間看了許多課外科普書籍,其中洪蘭的著作對她影響最深,書中內容由心理學延伸至神經科學,而後,便展開了林郁婷老師的腦神經科學之路,希望能了解哪一塊腦區更甚哪一條腦迴路會控制什麼樣的行為,也因很早確立方向的關係,林郁婷老師一直往腦神經科學的領域前進。

催產素對腦神經的調控:從神經再生到調控藥物濫用迴路

大一看了這些書籍之後,林郁婷老師在大二暑假就進了研究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實驗室,之後碩士班就讀成大藥理所時加入電生理相關的神經科學實驗室。研究所期間,她主要研究催產素會如何影響和學習相關的海馬迴神經新生,並且利用電生理的方式來觀察它的神經活性,出國任職的研究機構研究藥物濫用相關腦迴路,因此她也想觀察催產素是否會影響藥物濫用的腦神經迴路,是否能應用到治療嬰兒戒斷症等疾病,而主要的研究技術也是利用電生理,並搭被小鼠作為模式生物,製作腦切片標記出參與的神經迴路,此外也使用光遺傳學技術來精準控制神經細胞的活性,觀察迴路的變化。接下來會繼續延續這方面的研究,與此同時,利用類似的技術去探索神經迴路之間的連結,再搭配動物行為實驗,觀察催產素和特定腦迴路活化,是否會對活體有行為上的影響。

開拓視野,把握機會,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林郁婷老師坦言念生科系的學生常常陷入迷茫,過去她也曾有這種想法,但是在進入實驗室,開始學習如何做研究後,她便確定要念博士、當教授,往學術界前進,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林郁婷老師在博士班和博士後研究員期間,分別申請科技部千里馬計畫,前往美國國家研究院深造,一開始難免會害怕,不太敢出國,但經過博士班歷時一年的交換後,發現沒有那麼可怕,因此之後再去交換一年,之後留在美國的實驗室做研究,總共待了四年。林郁婷老師建議大學生及研究生把握機會,出國交換了解國外實驗室的運作模式,或者參加研討會和世界各國的人交流,都是寶貴且難得的經驗,因此有機會申請獎學金就盡力去爭取,讓自己的履歷更加豐富,實驗能力也更上層樓。最後林郁婷老師也鼓勵大學同學們利用大學這個還可以嘗試錯誤的時期,多嘗試不同的實驗室,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領域,未來在研究所時才能確定未來要往業界或者是學界精進。